邵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李軍
一、旅游發展現狀
邵陽縣屬革命老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國家退耕還林項目重點縣。全縣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悠久,是旅游開發的寶地。
1、旅游發展的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突出。邵陽縣緊鄰邵陽市,交通便利,207國道、320國道、S217和S317省道、洛湛鐵路、潭邵高速、邵永高速縱橫交錯,域內通鄉、通村水泥路達2300公里。二是資源優勢獨特??h內山勢起伏,溪流密布,水秀山清,景點的層次感很強。河伯嶺的古木、溶洞、石林以及大峽谷,引人入勝,奇險剌激;黃荊嶺的奇石白云相映成趣,是避署休閑好地方;夫夷水、赧水、資水、檀江宛如四條玉帶,串綠流碧,風景怡人。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在抗日戰爭時期被評為“西南抗大”。由呂振羽創辦的這所學校,為黨培養了大批抗日干部,是我市目前保存得最好的紅色教育基地。塘田戰時講學院依山伴水而建,氣勢宏偉,具有典型的清朝建筑風格,已被評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唐代以詩詠史的第一人胡曾,其《答南詔諜》一紙退蠻,被傳為歷史佳話;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聲律啟蒙》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藍印花布、布袋戲、白倉高蹺、五豐鋪扎臺戲等民間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璀燦奪目,其中藍印花布以其夢幻般的藍色和獨特制作工藝,布袋戲以其神秘的表演方式雙雙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旅游發展的問題。一是資歷源缺乏整合。我縣的旅游市場名氣小,缺乏知名品牌,而且景點比較分散,沒有形成整體沖擊力。缺少科學有效的策劃、包裝和宣傳、不少優秀的旅游產業項目“養在深閨未人知”。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通往景點的道路多為鄉道或村道、公路等級低,通行能力差;縣城及旅游景點餐館、酒店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景點標志、安全設施缺乏,這些都是旅游發展的瓶頸所在。三是產業發展體制不健全。旅游景區開發、建設、管理的相關配套政策沒有出臺,旅游資源的管理權和開發權、經營權模糊。旅游景點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缺乏協作,影響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旅游產業社會化程序不夠,招商引資力度不夠。
二、旅游發展對策
旅游發展必須要明確目標、整合資源、開發產品、拓展市場、完善體系、提升質量、把旅游作為我縣的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做大做強。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目標是:重點打造“一心兩翼”。“一心”就是指縣城是全縣旅游發展和建設的“中心”,通過高標準設計規劃,借助現在的S317省道建設、縣城新區開發,把縣城打造成山在城中,城中有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水園林城市。同時,加快縣城文博園建設,把我縣的民間藝術、歷史事跡、風土人情集中展示,打造縣城文化旅游品牌;加快縣城旅游接待設施建設,提升旅游關聯服務企業數量和質量。“兩翼”:“一翼”是環邵陽市周邊的長陽鋪、九公橋和谷洲三個鎮,打造成邵陽市區休閑的后花園。要充分利用和邵陽市區相鄰的優勢,開發利用九公橋桃花島,桎木山丹霞地貌,大力發展農家樂和特色農業旅游,吸引市區游客休閑度假;“二翼”是以塘田戰時講學院為中心的旅游圈。塘田戰時講學院是我縣最響亮的旅游品牌,是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開關和總引擎,全力打造建設好以塘田戰時講學院為中心,包括塘田市鎮、金稱市鎮、河伯鄉、五豐鋪鎮、白倉鎮等鄉鎮的芙蓉峰、高霞山、響水洞、濟公巖自然景觀和藍印花布,踩高蹺、扎故事、布袋戲等人文藝術在內的旅游圈,將整體提升我縣旅游質量,做旺全縣旅游市場。要利用好地理上我縣位于桂林-崀山-張家界旅游通道上的有利位置,爭取擠入桂林-張家界大旅游圈,實現全縣旅游的大發展。
編輯:王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