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6月30日訊(來源:觀潮君)
在這個月召開的湖南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強調,要“認清大局、把握大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湖南貢獻。”“全力保障‘迎峰度夏’電力電煤供應”。
酷暑即將來臨,湖南老百姓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6月29日,湖南安化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式開工。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張智剛出席了開工儀式。
報道顯示,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國家和湖南省“十四五”規劃重點能源建設項目,項目設計裝機容量為240萬千瓦,年發電量26億千瓦時,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二、華中第一。項目總投資151億元,預計工期78個月。
“抽水蓄能”是什么意思?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很多人可能還不夠了解。實際上,抽水蓄能規模化建設是湖南強化“三力”支撐的九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在一個月之前湖南出臺的《湖南省強化“三力”支撐規劃(2022-2025年)》中,明確提出要重點推進安化抽水蓄能電站。因此,它對湖南乃至全國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湖南安化抽水蓄能項目開工現場。(圖片來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
首先,我們要弄懂什么是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電站與一般的水力發電站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一般的水力發電站大多建設在大江大河的干流上,利用河水流動發電,但抽水蓄能電站有上水庫和下水庫。上水庫水可流向下方的水輪發電機,推動水輪發電機發電,這是與一般水電站的相同之處;但抽水蓄能電站推動水輪發電機發電后的水不是像一般的水電站一樣隨便流走,而是儲存在下水庫,可以把下水庫的水泵到上水庫,這是最大的不同。
就目前人類的電能存儲技術而言,還無法對電能進行大量存儲,電池的存儲量在發電機組面前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社會對電力的使用存在峰谷時間段,比如早上7點到晚上11點是用電高峰,深夜到凌晨屬于用電低谷,大量的發電機在大家需要的時候全力發電滿足用電高峰需求,然而一旦用電低谷到來,因為電力難以儲存,大量電力就會被白白浪費,這也不利于電網系統的運行。
抽水蓄能電站可以在用電低谷到來后,利用電網中的多余電力,將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水庫,而在用電高峰到來后,又可以將抽出的水放出發電,滿足電力需求,因此,抽水蓄能電站實際上相當于一個巨大的蓄電池,可以極大降低資源的浪費,同時還可以穩定發電機和其他電網設備的運行。
報道顯示,安化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后,將承擔湖南省電力系統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為益陽市乃至湖南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支撐。
為什么會是安化?
湖南安化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安化縣仙溪鎮境內,樞紐工程主要由上水庫、輸水系統、發電廠房系統及下水庫4部分組成。
據觀潮君了解,抽水蓄能電站對地質條件要求非常高,上、下水庫的高度差、水平距離、是否有足夠的補充水源等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安化地處雪峰山北段,山區存在天然落差,當地地質結構穩定,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域內水系十分發達以資水為主,是湖南的水能大縣。
比如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柘溪水電站,至今仍是湖南重要的水利發電項目。
一位熟悉該項目的干部告訴觀潮君,其實湖南謀劃安化抽水蓄能電站是從2009年開始的,迄今已有13年,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除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硬條件外,安化其實還存在其他優勢。
據觀潮君了解,整個項目建設影響的人口約2336人,對于一個投資過百億的水利項目而言,能夠節約很大一筆成本。而安化是全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較好的區域,尤其是在三產融合方面。比如基于黑茶產業的生態旅游、康養等等,該項目的興建將為安化的鄉村振興增添新的增長點,有較好的民意基礎。
此外,電站雖然地處湘中偏北,但緊鄰湖南電網負荷中心長株潭地區西部。值得注意的是,電站下水庫距離長沙公路里程僅179km,距離益陽市僅109km。
為什么這么重要?
其實,安化抽水蓄能項目并不是湖南的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120萬千瓦,設計年發峰荷電量16億度的黑麋峰抽水蓄能電站在2010年就已經竣工。
▲黑麋峰抽水蓄能電站新聞報道(圖片來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
而根據《湖南省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2022年要核準全省13個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的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
觀潮君認為,一方面是技術更為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現階段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邁入高速度、高質量,有了既要新動能也要綠動能的要求,對能源供應尤其是清潔能源供應的需求更大。
過去5年,湖南電力穩定供應能力不斷增強,但未來電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比如,湖南夏季持續極端高溫天氣而冬季天氣濕冷,導致電力用電負荷在夏、冬季部分時段逐年刷新歷史新高,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電力需要“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雖然湖南省水電裝機占比很大,但大部分水電機組調節能力差或缺乏調節能力,受季節性尤其是夏季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和冬季枯水期的影響較大,更是加劇了短期或臨時性的缺電的現象。這就更需要我們大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電力系統。
湖南多丘陵地貌,水資源豐富,具備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優越條件。業界專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大力發展抽水蓄能是解決湖南能源穩供應的一個新突破口。
目前,全省18個項目納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位居全國第2位。
最后,觀潮君談3點觀察:
1、湖南說要“重塑筋骨”,湖南人正在眼見為實。
就在安化抽水蓄能項目開工的同一天,常益長鐵路長沙西動車所完成了封頂。而在6月25日,總投資51.14億元的湖南大興寨水庫工程開工。
連日來,“電力、算力、動力”“三大支撐”“強基建”成為了湖南的熱詞,而伴隨著一個又一個項目的破土、竣工,“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筑牢現代化新湖南根基”這句話,正在一個個基礎設施項目里讓湖南人眼見為實。
▲湖南大興寨水庫工程開工。(圖片來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網)
2、打造“三個高地”湖南在穩扎穩打。
能源的穩定供應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要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要在國家穩經濟大盤中貢獻湖南力量,首先要穩住湖南自己的“盤子”。
以“三力”為代表的“三大支撐”于當前湖南而言,是穩住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客觀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遠需要,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需要。
湖南在全國經濟格局中被期許的重要使命是打造“三個高地”,為全國的產業升級打牢基礎、培育動能,這件事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穩扎穩打。
3、“碳中和”這件事,湖南是往心里去了。
中華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所,始終是我們頭頂的天空、腳下的土地和環繞身邊的自然生態。所以,產業升級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節能減排,要進行碳中和,改良和保護生態環境。這是中華民族存續的基礎,是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重要指標。
湖南2022年就要核準全省13個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的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其魄力之大、姿態之明、定力之堅可見一斑。透露出的是,湖南不僅要穩定的能源,更要穩定的清潔能源。
來源:觀潮君
編輯:王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