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11月29日訊
晚稻收割后,11月28日,塘田市鎮河邊村村民朱平良又開始忙碌起來,他正駕駛翻耕機翻耕稻田,為來年的煙葉種植做準備。
河邊村烤煙種植歷史悠久,是縣煙草專賣局的鄉村振興結對幫扶村。近年來,在煙草部門的推動下,該村推行煙稻輪作模式——村民們先種一季煙葉、再種一季水稻,在穩住“糧袋子”的同時又充實了“錢袋子”,用勤勞與智慧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煙稻輪作幫助煙農充實“錢袋子”
10月31日上午,河邊村煙稻輪作的稻田里,3臺收割機正在有序作業,將一串串飽滿的稻穗卷入機器中,不一會兒便完成了一畝稻田的收割任務。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幅“煙稻輪作”的“豐景圖”徐徐展開。
“我今年種了120畝煙,純收入有25萬元。烤煙采收后又輪種上了水稻,從今天的收割情況來看,水稻的收成也不錯!”煙農朱平良從收割機上下來,講起了他的“致富經”。
朱平良種了20多年的烤煙,是河邊村出了名的“種煙大戶”。在秋糧收割完后,朱平良又馬不停蹄的張羅著來年煙田翻耕的事。11月26日,在煙稻輪作的稻田里,2臺翻耕機來回穿梭,轟鳴中,一畝田一會功夫就翻耕完成。
“在種完一季煙后,緊接著就種晚稻,晚稻收割完后,馬上翻耕來年又種煙,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改善煙地土壤,實現產量質量雙提升!”朱平良說。
人勤地生金。現如今,朱平良夫妻倆靠著煙稻輪作,日子越過越紅火。“相信在煙草部門的指引下,我的煙和稻能越種越好,收入也能再往上漲!”朱平良說。
煙稻綠色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全縣 1.4 萬畝煙田都采取了煙稻輪作的方式。近年來,河邊村在煙草部門的推動下,以促農增產增收為目標,充分利用土地,廣泛推行煙稻輪作模式。今年該村共種植烤煙1120 畝,收購煙葉2759擔,預計為煙農帶來500余萬元收入,累計解決120余名村民就業問題,村人均純收入提升超2000元,增幅位列全縣前列。
據河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易清明介紹,為了幫助煙農減工降本,煙草部門給煙農提供了各項專業化服務,“從育苗、植保,到烘烤、分級,都有專業隊伍服務,這讓煙農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大田生產管理方面,真正種出片片黃金葉。”
為進一步方便煙農種煙,縣煙草專賣局發揮行業優勢投入了55萬元對育秧大棚進行建設,烤房進行維修。投入資金19萬元購置煙草專用機械,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30座烤房,這些設施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煙苗移栽后,育苗大棚又成了早稻機械化育秧基地。烤煙烘烤完畢后,閑置烤房也提供給了種糧大戶進行稻谷烘烤,解決了‘曬谷難’的問題。”縣煙草專賣局駐河邊村第一書記 胡文波說。
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近3年來,縣煙草專賣局堅持黨建引領,推進行煙稻輪作、油茶種植等多元化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民的收入;同時捐贈15萬元對河邊村的水渠、山塘進行維修,加大鄉村基礎建設,煙稻種植保駕護航。縣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經理唐歡表示,將繼續立足邵陽縣實際,積極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持續加大煙田永久保護、煙基設施綜合利用、專業隊伍服務力度,推動農網建設轉型升級,不斷拓寬煙農增收渠道,助力煙農增收,進一步實現穩產業、穩就業、穩增收,為鄉村振興貢獻煙草力量。(周鵬 通訊員:謝向榮)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