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11月15日訊(翁煜)11月13日至14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玉祥深入九公橋鎮、酈家坪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工作,縣政府辦、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參加。
縣委副書記、縣長 周玉祥(左三)
周玉祥一行先后來到九公橋鎮長沖村、九公橋村、四聯村,酈家坪鎮地田村、大巖村、三塘村實地察看并向村支兩委干部詳細了解村集體經濟、人居環境整治、禁毒、反電詐、耕地保護等工作情況。
地田村村民賀紹梯老人常年保持著清潔衛生的習慣,從小處著手,對雜物、垃圾時常進行清理,房前屋后十分整潔,周玉祥向老人詳細詢問對保持良好環境衛生的心得,對賀紹梯老人良好的衛生習慣給予充分肯定。周玉祥指出,人居環境整治重在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習慣,廣大鎮、村及幫扶干部要積極引導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生活習慣,改變落后思想觀念,樹立良好衛生習慣,讓群眾在思想和習慣上實現根本性改變。
在長沖村、大巖村調研時,周玉祥先后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就鄉村振興工作提出要求,他要求,我縣當前鄉村振興工作開展,重在“固底、強筋、塑形、鑄魂”,固底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從民生小處著手,精準施策定向發力,確保“兩不愁三保障”落細落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嚴守耕地保護、禁毒、反電詐、安全生產、生態環保、信訪穩定等底線工作。強筋即強化基層組織,以增強政治功能和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抓基層、打基礎、重創新、補短板,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要強化產業發展,圍繞隊伍建設、制度建設、項目建設,做到“村黨支部、村委會、村合作社”三合一,盤活村集體資產,拓寬發展渠道,多途徑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更加強勁、更可持續;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抓好基礎教育建設,將教育作為鄉村的首要公共事業,合理布局鄉村學校,盤活閑置的鄉村校舍資源,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合理撤并鄉村學校,積極爭取社會投入,匯聚發展鄉村教育的合力,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讓從鄉村走出去的干部、教師、醫生、企業家等新一代鄉賢,以資源返鄉、影響力返鄉、技術返鄉、智力返鄉、資金返鄉等方式,積極投身鄉村建設,推動故鄉再造,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并通過他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新動力。”塑形即加強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要抓住群眾的“面子觀”加強檢查評比,樹立先進典型,做到“房前有塊坪、院內有好樹、四周無雜草、三邊有溝渠、雜物要清理、擺放要整齊、垃圾不落地、雞鴨不亂飛”,要持續推進空心房、旱廁拆除等工作,以 “ 一 拆二改三清四化”為抓手,大力開展 “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建立健全農村“門前三包”制,落實家禽家畜圈養措施,讓農村環境美起來。鑄魂即加強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改進地方落后的文化習俗,讓優秀的農村傳統文化與鄉村建設交匯、融合;要增強鄉村集體的認同感,立足人口流出大縣的縣情,開展鄰里互助、鄉親互幫行動,推行機關單位與村結對幫扶,解決“一老一小”,“如何幫”的問題;要廣泛開展傳統民俗技藝展演,鼓勵舉辦群眾性文體活動,收集整理一批民間故事,推行移風易俗,推動“三會一約”全覆蓋,組織開展 “兩文明兩好”評選活動,倡導農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尚,解決農村陳規陋習“如何改”的問題。要通過“固底、強筋、塑形、鑄魂”,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推動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編輯:朱洲鈺)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翁煜
編輯:王文潔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www-xg5566.com/content/2021/11/17/10403988.html